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农业 > 正文

农业科技成果信息

简述信息一览:

农业科技成果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就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国防军事科技、信息科技、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等领域。农业方面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累计增产稻谷6亿吨。六七十年代的国力展示,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共达100多亿美元,还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种苗以及大批农业科技成果。1999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217亿美元,是1980年的5倍。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交往也发展迅速,中国已与80多个国家有了农业交往,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农业科技成果信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院拥有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等15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主办国家核心科技期刊《西北农业学报》《麦类作物学报》,是陕西省农作物学会和陕西省遗传学会的挂靠单位。

【答案】:按成果性质分类分为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开发性研究成果。按成果的表现形式分类分为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和方法技术类无形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包括基础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成果等。如,应用科技成果有:中国天眼、蛟龙号、中星十六号等,这些科技成果可以按性质分为三大类型。应用技术成果,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取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农业、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和计算机软件等。

农业科技成果信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业信息都有哪些种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按投入多少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可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农业生产在空间的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域,生产的结构品种和数量都不同。

构建可交互式的农林牧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围绕地块总览、播种分析、牛只管理、设备查询四个维度,对地区的全貌、农场、村集体分布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多样化的可视化展示和进行数据支持,还可对播种和管理提供实用的参考信息。

信息化农业是信息流调控下的农业;信息化农业是信息社会中的农业;信息化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

新中国在农业上的成就

1、第一大成就: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年连续增产”,连续登上两个千亿斤新台阶。新中国成立之初,粮食产量2000多亿斤。1952年是3000亿斤,1966年达到4000亿斤,用了14年。

2、在品种培育方面,挖掘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及基因,基本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基因图谱绘制和测序工作,以及猪、牛、羊等动物的基因组测序,建立了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3、成就: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新中国通过发展农业、改进生产方式,推广高产优质作物品种,积极开展水利建设等措施,从而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使中国的饥饿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村工业化:新中国通过农村工业化的方式,促进了农业和工业的融合,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劳动力的质量。

4、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80年代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1985年与1952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从45亿元增至363亿元;粮食从1582万吨增至4006万吨,大牲畜(年底头数)从2439万头增至4749万头。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就涵盖了农业、工业、科技和体育等多个方面。农业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显著增长。1985年与1952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都有大幅度提升,大牲畜数量也有了显著增加。

广东农业科学的各项成就

年,肖汉祥和张良佑继续深入研究,探讨了小粒野生稻对褐稻虱抗性物质的发现,这一成果被收录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他们还与张扬、黄炳超合作,利用Gm6基因紧密连锁的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在水稻抗性育种中的应用,为育种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文章发表在《广东农业科学》上。

他的科研成果得到了省级鉴定,其中“荔枝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和“酸性硫酸盐土环境危害机理与风险评价”项目尤为突出,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主要参加完成国家、部(省)和国际合作项目8项,在美国《Phytopathology》、欧洲《Plant breeding》和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20多篇,SCI收录论文2篇。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的科技新成果

1、“十一五”期间,我院针对全区农牧业生产急需新品种新技术现状,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新成果。

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该所共获得了2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包括三等奖,以及10项全国农牧渔丰收奖。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共计200多篇论文,编写了13部学术论著。

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五十年间在草原畜牧业领域的科研成果斐然。他们致力于研发高产优质的种畜培育新理论和前沿技术,这一系列的创新成果犹如一座桥梁,连接了传统畜牧业与全球最先进的家畜育种科技前沿,为内蒙古家畜育种理论和技术追赶国际领先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注于自治区核心农作物的研究,包括玉米、大豆、食用豆、马铃薯、向日葵、小麦、水稻和蔬菜、瓜类的病虫草生物学以及防治技术。研究所致力于科技创新,积极参与科技部和自治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技术的推广工作。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成果

1、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在科技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自“七五”时期至“十五”时期,学校共获得了82项、87项、67项和55项不同级别的奖励,其中部省级以上奖励占比极高。从1***8年至2010年,全校累计取得科研成果534项,获奖441项次,获得国家和部省级奖励351项次。

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七五”至“十五”,共获得88655项国家级及省级以上奖励,总计65442项。自1***8年以来,全校累计获得科研成果534项,其中获奖441项(次),国家级和省级奖励351项(次)。

3、四川农业大学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图书馆科技成果方面。自1***8年以来,该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34项,其中获奖项目达到441项(次),其中不乏国家和部省级的高规格奖励。

4、自七五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共获奖82项(次),其中部省级以上奖项达69项(次)。八五期间,获奖数量增加至87项(次),部省级以上奖励为58项(次)。

5、自1***8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七五至十五期间,学校共计获得科研成果534项,其中获奖441项(次),其中部省级以上奖励更是达到了351项(次)。

关于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和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