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研究 > 正文

古代玻璃的科技考古研究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古代玻璃的科技考古研究,以及古代玻璃的制作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玻璃是谁发明的

1、玻璃是纳夫发明的。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不过,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2、玻璃是纳夫发明的。1688年,纳夫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简介:玻璃由沙子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纯碱、石灰石、石英)。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古代玻璃的科技考古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玻璃是纳夫发明的。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玻璃的应用 玻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目录

中国历史上的玻璃制造技术起源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最早的玻璃器物发现于这个时期,形式较为简单,主要是一些蜻蜓眼式的玻璃珠和剑格上的小块玻璃装饰。进入战国中期至晚期,玻璃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了显著增长。

中国古代日用化学工程技术史图书目录第一编,聚焦大漆艺术的演变:第一章,新石器时代的漆器,揭示了人类早期与漆的不解之缘:早期使用大漆的探索,揭示了文明起源与漆的重要角色。考古发现的河姆渡漆木碗,映照出早期漆器工艺的初步发展。

古代玻璃的科技考古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古代有玻璃。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汉代玻璃器继承了战国玻璃器的传统,数量和品种都有所增加,并开始制造玻璃容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玻璃制造和西方玻璃进口到中国的一个重要时期。根据考古资料,最迟在北魏时期,中国已掌握玻璃吹制技术,可以吹制器形较大的薄壁玻璃容器。

古老的烧结工艺,古代是怎么制造玻璃的?

1、因为瓷釉和玻璃的制造工艺大致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在熔化玻璃时,需要一个容器耐火坩埚。因此,可以推断,中国古代最早的玻璃制造技术是从青花釉工艺演变而来的。据考古资料显示,中国大部分省区都出土过玻璃文物,年代可追溯到西周至明清。为了追溯汉代玻璃的起源,我们编制了一份汉代玻璃起源一览表。

2、在东方为高温瓷器自豪的同时,西方同样拥有着精湛且更加古老的烧结工艺——那就是钠钙玻璃。这种工艺涉及将石英砂、苏打和石灰在高温下烧至熔融状态,再经过冷却凝固,最终形成性质均匀的玻璃材料。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玻璃作为一种昂贵的人造珠宝,广泛应用于各种奢侈品之中。

3、玻璃的制造原理与瓷器釉料相似,都是通过高温烧结含硅酸盐的砂石矿物而成。玻璃器物的最早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6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而中国的玻璃制作大约始于春秋末年,其技术与西方的钠钙玻璃不同,属于铅钡玻璃体系。

4、压延玻璃工艺源于古代,追溯至公元1世纪的罗马时期。那时,大胆的工匠们开始尝试将熔化的玻璃加工成薄片,并在其表面加以装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工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古埃及玻璃工艺的资料?

古埃及玻璃釉含有6~10%石灰,15~20%的苏打,其余都是石英砂。 玻璃在古埃及是比金银还要珍贵的东西。

摘自《埃及文明》许朝华 编著 P217 玻璃是由沙子、石灰石和碳酸钠等混合制作出来的,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清澈明镜的物质。但古代的玻璃并不是透明的,而是略带点颜色,因为混合物原料中含有杂质,但这些颜色通常是非常美丽的。……有此可见,埃及人很早就已经学会了制造玻璃,而且技术相当纯熟。

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约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约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 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

由于埃及盛产石英石,因而古埃及人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将石英原料与传统的制陶工艺相结合,他们将石英砂和碳酸钠等金属氧化物与草木灰融合以制成釉料,涂于陶坯之上,从而成功地烧制出釉陶器物。由于玻璃与釉的成分极为相近,因而在制作釉陶的过程中,古埃及人最终发明了玻璃。

通过研究考证现今考古发现的一系列玻璃制品,古埃及的玻璃制作工艺大致出现在十八王朝(十八王朝大致在公元前16世纪到13世纪左右)的初期,工艺基本成熟在十八王朝的中期。古埃及时期的玻璃并不像今天的玻璃是透明的,而是一种彩色的不透明玻璃。这主要由于当时用来制作玻璃的原材料提纯水平十分有限。

中国玻璃制品的发展历史

玻璃,古时也称琉璃或者是颇黎。从文物玻璃器来看,我国玻璃工艺的发展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得比较好。春秋战国初期已经有了蜻蜓眼玻璃珠和仿玉玻璃器,这枚中国玻璃珠中吸纳了外国玻璃制造的工艺,这恰恰说明了当时中外之间在玻璃制造技术方面已经开始有了交流。

中国的玻璃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从早期的试验阶段到现今的高度工艺水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玻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最初的玻璃制品多以矿物和碎玻璃颗粒熔融而成,用于珠宝和装饰品。

中国历史上的玻璃制造技术起源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最早的玻璃器物发现于这个时期,形式较为简单,主要是一些蜻蜓眼式的玻璃珠和剑格上的小块玻璃装饰。进入战国中期至晚期,玻璃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了显著增长。

其实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已有玻璃珠发明。到公元五世纪才有了吹制方式。清朝康熙皇帝深受西方影响,于1680年设立料器场专制玻璃,此时期的作品形式简洁,极富中国味,作品灵感大多来自于瓷器的造型,并雕刻饰以织锦般的龙纹、卷行纹及花的图样。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玻璃制造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始自主生产各种玻璃制品。可以说,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玻璃逐渐传入中国并逐渐融入中国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在丝绸之路上,各种商品和文化交流频繁,这为玻璃的传入提供了条件。

关于古代玻璃的科技考古研究和古代玻璃的制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古代玻璃的制作、古代玻璃的科技考古研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